秘魯14個省進入緊急狀態(tài) 應對厄爾尼諾帶來危害

2015-07-14 12:56 來源:人民日報

  秘魯政府近日宣布,包括首都利馬在內的14個省進入為期60天的緊急狀態(tài),以應對厄爾尼諾極端天氣帶來的潛在危害。秘魯當局已將本次厄爾尼諾提升至中高強度,并在發(fā)布緊急狀態(tài)的聲明中稱,厄爾尼諾帶來的危險迫在眉睫,要求國家民防局、農業(yè)部等相關部門針對可能到來的極端天氣采取防范措施。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變暖的現象,每隔幾年會發(fā)生一次。厄爾尼諾出現時,南美洲多國暴雨頻繁,中美洲與南美洲北部地區(qū)則容易出現干旱。秘魯是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在1997年至1998年的超強厄爾尼諾中,秘魯曾遭遇嚴重洪災,造成300多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35億美元。
  秘魯厄爾尼諾現象研究所檢測到,從今年5月開始該國北部和中部沿岸海水溫度明顯升高,并且預計這一現象有可能持續(xù)到今年末至明年初。根據氣象學的定義,如果赤道中東太平洋區(qū)域的海域持續(xù)3個月高于常年平均溫度0.5攝氏度,就被認為出現了厄爾尼諾現象,持續(xù)6個月以上,被認為是厄爾尼諾事件。利馬喬里約斯海灘日前發(fā)現大量死亡海鳥,秘魯國家氣象局表示這可能也與異常氣候有關,“海水升溫導致近海魚類減少,海鳥會因缺少食物而死亡”。
  受厄爾尼諾影響最大的是漁業(yè)。每當厄爾尼諾降臨,表層海水異常溫暖,且上升流減弱抑制了營養(yǎng)物質向表層海洋的輸送,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使魚類數量減少,從而導致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天然漁場明顯減產。秘魯海域是世界上最富饒的漁場之一, 該國魚粉產量約占全世界的30%。2014年,由于厄爾尼諾影響,秘魯漁業(yè)表現不佳,總產量為350萬噸,較2013年下降了41%。今年上半年,漁業(yè)捕撈情況樂觀,秘魯生產部根據生物資源條件決定將中北部主產區(qū)的第一捕撈季延長一個月至7月底,目前第一捕撈季的配額已基本完成。但氣象專家表示,如果厄爾尼諾現象增強并持續(xù),第二捕撈季的產量可能受到影響。
  秘魯北部沿海也是主要農業(yè)產區(qū),該國農業(yè)出口的40%來自這一地區(qū)。厄爾尼諾同時給農業(yè)生產帶來負面作用。秘魯國家和地方政府已經制定聯合方案來防范洪澇災害,一些防洪工程正在建設或強化,可隨時調動重型機械、飛機等力量進行排水和路橋搶修。據秘魯安第斯通訊社報道,政府規(guī)劃10億新索爾(約合3.15億美元)的預算應對此次極端氣候的潛在危害,其中近3億新索爾將用于設立農業(yè)基金,其他主要投入到交通、衛(wèi)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部門。

責編:張澤昕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