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13:52 來源:中國天氣網(wǎng)
我國是個多暴雨的國家,除西北個別省、區(qū)外,幾乎都有暴雨出現(xiàn)。由于受季風、地形等影響,我國暴雨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征十分不明顯??傮w而言,南方多而北方少,東南沿海多而西北內陸少;夏季多而冬季少,主要出現(xiàn)在夏季風活躍的下半年里。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從東南向西北內陸減少,山地多于平原。而且東南沿海島嶼與沿海地區(qū)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減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別山、南嶺、武夷山等東南面或東面的坡地,都是這些地區(qū)暴雨日的中心。
冬季暴雨局限在華南沿海,4~6月間,華南地區(qū)暴雨頻頻發(fā)生。6~7月間,長江中下游常有持續(xù)性暴雨出現(xiàn),歷時長、面積廣、暴雨量也大。7~8月是北方各省的主要暴雨季節(jié),暴雨強度很大。8~10月雨帶又逐漸南撤。夏秋之后,東海和南海臺風暴雨十分活躍,且雨量大。
我國的暴雨洪澇災害多發(fā)生在江淮以南以及華南沿海地區(qū),其中江南北部至長江中下游最多。北方氣候干燥,雨水較少,但在異常的氣候影響下,也常有洪澇發(fā)生。長時間、大范圍的連陰雨或頻繁的暴雨都會引發(fā)洪澇災害。
暴雨集中的地帶主要有兩條:一條是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東南沿海;另一條是大興安嶺——太行山——武夷山東麓。此外,陰山、秦嶺、南嶺等山脈的南麓也是暴雨的多發(fā)地區(qū)。
我國的洪水災害主要發(fā)生在珠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遼河及松花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關中盆地等地區(qū)。而澇漬災害則主要出現(xiàn)于東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