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鄭州建筑垃圾排放亂象 渣土山近10米沒人清理

2016-01-21 09:12 來源:工人日報

  在鄭州市,伴隨著城中村拆遷改造力度的加大和城市框架的拉大,數量龐大的建筑垃圾如何“去庫存”已成為城市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塊“心病”。受深圳“12·20”滑坡事故的影響,連日來有關鄭州多處渣土山藏安全隱患的消息再次引發(fā)各方關注。
  消納能力有限,致使垃圾圍城
  1月6日,河南當地媒體報道稱,鄭州市二七區(qū)侯寨鄉(xiāng)有人私設垃圾場,垃圾車偷倒垃圾,不僅危害當地環(huán)境,而且堆積如山的垃圾堵住了當地的人防指揮所,防空洞的洞口已被垃圾填埋。1月11日,又有媒體披露,在京廣鐵路跨黃河附近,有人正在往黃河里大量傾倒建筑垃圾。
  《工人日報》記者梳理發(fā)現,自2015年以來,鄭州市有關將建筑垃圾亂堆亂倒破壞當地環(huán)境造成安全隱患的新聞早已不下10起,以至于當地市民對“垃圾圍城”現象習以為常。
  數據顯示,鄭州市每年的建筑垃圾排放量達到數千萬噸,2013年甚至達到了1億噸。而臨時性的“建筑垃圾中轉消納場所”卻嚴重不足,八成以上的建筑垃圾需要通過社會消納場填埋處置。
  針對渣土亂象,從2014年年初開始,鄭州市城管局相繼出臺了《鄭州市建筑垃圾綜合治理工作專項方案》、《鄭州市建筑渣土運輸管理規(guī)定》。2015年5月,鄭州市委常委會議明確要求,7月底前要把市內積存的建筑垃圾清完,而從記者走訪的一些地點和網友貼出來的情況看,“舊賬”仍沒算清。
  1月12日,記者來到位于中州大道和東風路交叉口東北方向,這里成堆的建筑垃圾如小山般,非常顯眼,最高的渣土山甚至達到近10米。附近一位務工人員說,這里曾是都市村莊,2011年拆遷后,成了一個天然垃圾場。“這些垃圾在這好幾年了,現在市里查得嚴,渣土車來倒的是少了,不過眼前這些還沒人清理。”
  同樣在靠近市區(qū)西三環(huán)的后河盧村,這里建筑垃圾堆成的渣土山干脆緊挨著居民房屋。當地一戶居民告訴記者,晚上睡覺都提心吊膽,尤其碰上下大雨,但是沒辦法,村里不管。
  為多賺錢,清運車輛隨意傾倒
  據介紹,鄭州市目前80%以上的建筑垃圾需要通過社會消納場消化,全區(qū)共籌建了20處這樣的場地,但仍不能滿足建筑垃圾龐大的體量。
  而消納場的選址也并非那么容易,按照鄭州市政府下發(fā)的文件要求,單個建筑垃圾堆放場地面積不少于100畝,用地的落實、后期配套各環(huán)節(jié)資金的投入、取得附近群眾的諒解和認可等等都是難題。
  “一聽說要建的跟垃圾有關,群眾就直搖頭,就是覺得會污染其生活環(huán)境。”滎陽市一處消納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環(huán)境問題大家都很重視,群眾工作非常難做,有時候經濟補償都解決不了問題。
  2015年,鄭州市城管部門在對鄭州市中心城區(qū)周邊139條溝壑進行排查和篩選,選定39條溝壑作為建筑垃圾近期堆放區(qū)域,以便躲開居民區(qū),防止受到民眾責難。
  然而,最大的“矛盾”還在源頭上。在鄭州,開發(fā)商為了成本最低化,往往將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交由清運公司。而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最大化“趟次”,渣土車司機往往隨意將垃圾傾倒在路旁、橋下、郊區(qū)等地,更有一些私營公司的渣土車司機,會選在相對“安全”的四環(huán)外甚至黃河灘區(qū)進行傾倒。
  2015年8月,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士在一次會議上透露,從拆遷情況看,目前該市萬三公路以西、南繞城高速以北、西繞城高速以東、黃河沿岸以南整個圍合區(qū)域內已拆遷面積達2.7億平方米。這些建筑垃圾若采用填埋或堆放方式處理,按10米堆高計算,將占地32432畝,相當于80多個碧沙崗公園。
  事實上,建筑垃圾如何科學“投胎轉世”,已經成為像鄭州這樣的省會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再生建材成本高不好賣
  在鄭州,許多公園和游園已經在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這也成為不少建筑垃圾的一個出路。在鄭州中牟縣,當地利用建筑垃圾,在一個荒蕪的廢水溝渠基礎上建成了一座休閑公園,不但解決了垃圾存放難題,還給市民提供了休閑健身之所。
  有關專家表示,建筑垃圾實現資源化,最終“變廢為寶”,實現二次利用,才是最大出路。事實上,經過數年探索實踐,建筑垃圾資源化在技術層面已經不存在障礙。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劉立新教授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將建筑垃圾破碎分級后做再生骨料配置再生混凝土,或利用再生骨料生產混凝土砌塊、隔墻板、干粉砂漿以及各種彩色磚、透水磚、盲孔磚、路沿磚等新型環(huán)保建材。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盡管建筑垃圾處理技術成熟,其產品用途廣泛,但建筑垃圾資源化之路還是面臨著很多發(fā)展“瓶頸”,一些由單純的社會資本投入的生產線在現實運營中舉步維艱。
  “企業(yè)在對建筑垃圾循環(huán)處理時,加工處理前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運輸、分揀,建筑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污染,也需要企業(yè)自己花錢來處理。”洛陽一家建筑垃圾循環(huán)利用企業(y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綠色再生建材在現實中并不受歡迎,原因是建筑垃圾再生產品與天然建筑材料相比,價格上不占優(yōu)勢,人們通常會擔心建筑垃圾再生產品質量問題,“如果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建筑垃圾企業(yè)很難維持運營。”
  針對這個問題,中華環(huán)保聯合會秘書長謝書紅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目前建筑固廢行業(yè)上下游還沒有順暢關聯起來。應根據建筑垃圾和建筑形式的特點,研發(fā)出先進的資源化利用技術,政府的引導作用很重要,尤其是資金、稅收以及政策上的支持。(記者 余嘉熙 馮國鑫 通訊員 石磊)

責編:張澤昕
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