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指揮部內更加緊張有序,“坐鎮(zhèn)”的領導一次又一次來到搶險現(xiàn)場,叮囑大家注意安全、做好防護;一次又一次召開會議,會商研判、運籌帷幄。
所有人,只有一個念頭,“快一些!快一些!”
6日凌晨4時,障礙物清理完畢。終于可以下井了!救援用的吊罐,形狀像個大水缸,最多只能容納8人。指揮部決定,安排兩人下井營救。誰上?“我下去!我下去!”請戰(zhàn)之聲,爭先恐后。“讓我們去吧!專業(yè)救援隊肯定也能把人救出來,但我們下井無數(shù)次,去哪個作業(yè)面找人,升降的速度怎么調沒人比我們熟。”自告奮勇的,是鐵礦工人李洋和宋明遠。作為多年同事,兄弟們的安危,令他們的心一直懸著、眼圈一直紅著,坐立不安、水米難進。就經驗來說,二人也確實是最佳人選。指揮部當即批準。
不是沒有危險!在修復絞車的過程中,保護升降吊罐的傘帽切掉了,意味著他們要在千米的井道內“裸奔”。井內直徑800毫米的風筒圈、殘損的各種電纜,每一樣掉下去后果都十分可怕。
4時40分,吊罐緩緩下井,勇者無言,負重前行。
-480中段,到了。喊話、拋繩、固定,6名受困工友,在李洋、宋明遠接應下,全部上罐。360米、200米、50米……在地面,操作手高頻率報告吊罐與井口的距離。
5時20分,第一批受困人員安全升井。一夜的忙碌、一夜的堅守、一夜的擔憂,在此刻,全部化為掌聲、淚水,盡情釋放、瞬間爆發(fā)。
李洋、宋明遠來不及休息。-1010中段難度最大。這里距地面最遠、人數(shù)最多、條件最惡劣。到達井底,曾經熟悉的巷道,已經墜物成堆、積水成溪。“我緊張得仿佛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李洋說。“張學禹!”李洋、宋明遠呼叫著該中段負責人的名字。“我在,我們都在!”聽到回話,兩人興奮不已、淚濕雙眼。
6時11分、6時50分、7時25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與地面取得聯(lián)系的23名受困人員全部獲救。
現(xiàn)場響起陣陣掌聲。唐一軍走上前去,熱烈擁抱李洋和宋明遠,充分肯定他們見義勇為的高尚精神,并要求新聞媒體積極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