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應急英雄榜——中科院院士吳孟超

2019-03-31 11:00-12:00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記者:吳老,您想過沒有?什么時候您不做手術了?

我沒想過,這手術站得住。

記者:您現(xiàn)在還能站多久一次性?

現(xiàn)在站半天也可以啊,我這個眼睛看的清。

解說:早年間吳孟超在同濟大學師從中國外科手術之父裘法祖,畢業(yè)之際他向老師請教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老師告訴他中國的肝臟外科比較薄弱,你就朝著這個方向探索,這是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模型,是上世紀50年代吳孟超和同事花了四個月時間完成的,這相當于掌握了肝臟地圖,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模型的支持,才有了中國第一例成功肝臟手術,他創(chuàng)立了肝臟五葉四段理論,奠定了我國肝臟外科的解剖和理念基礎,創(chuàng)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使肝癌手術成功率由16%提高到99%以上,他培養(yǎng)的學生也已成為肝膽外科的中堅力量。

比如說用藥,吳老他們老一輩的傳統(tǒng)就是只要是能夠管用的,只要能夠治病的他們都是喜歡用最便宜的,比如搶救病人它的用量夠不夠?對吧?他的這個血液循環(huán)好不好?對吧?那么一般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檢測的手段,但是像吳老非常重視比如默默看,脖子,腋窩,身上有沒有出汗?腳有沒有腫?我們叫做物理檢查。

記者:為什么要把這件事拿出來說?

現(xiàn)在就是有一種傾向,過度依賴現(xiàn)在一些檢測手段,現(xiàn)代檢測手段也非常重要,而且或許在某些方面可能更精確,但是其實我們這種傳統(tǒng)的解決方案,其實這些對于病人來說有好處,除了價格比較便宜,還有一個是快速,而且對病人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傷。

記者:這些東西都是細節(jié),但是這些細節(jié)給你們后來行醫(yī)會帶來什么影響?

首先我們說人跟人之間的互相的尊重,其實就是從很小的事情來做的,那么你碰到一個好的老師,好的老師他會不厭其煩對吧?哪怕工作再忙他都會跟你用他的閱歷,用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來跟你交流。

解說:潤物無聲,冬天的時候吳老會先把手弄熱,再去觸碰病人的腹部,給病人做完檢查他會幫他們把衣服拉好,彎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高超的醫(yī)術背后點滴細節(jié)才是醫(yī)者人心的最好注釋。

那個時候吳老上午是看特需門診的,他盡管看的病人不多,但是他看的病人,每一個病人都要花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有的還拿指頭要畫,給病人給家屬,然后一邊說一邊畫。

記者:為什么要畫?

肝臟和膽管給你畫出來,這個地方手術怎么做?讓病人能夠了解,有一次我記得是已經到中午了,一點鐘了。

記者:那時候他多大歲數了?

八十多歲,就準備要走了,然后剛好進來外地來的一個病人,就走進來了,走進來看見吳老就拉著他的手,他說吳教授,我們剛下飛機,我們來找你看病。

記者:老先生怎么說?

馬上就給病人開始又坐下來重新看,他并不是說我今天心情好了或者說我今天這個號有點空,我給你看看,我今天忙沒空可能態(tài)度生硬一點或者怎么樣,他不是,他是幾十年如一日的。

記者:剛才您的學生跟我們講,您看門診的時候每一位病人大概看的時間是在半個小時左右,您都跟他們說什么呀?

一個要了解病情,第二個要檢查,第三個要給他講,有一些人看了病最后講的時候很簡單兩句話,這不行,讓他自己也了解,了解了以后配合的好,像談戀愛一樣的,兩個人你也講不清楚,你怎么辦?這戀愛能談下去嗎?

記者:交流。

要讓病人知道他的病是什么???怎么治?我不贊成有一些人簡單看完了,你拿點藥回去吃就行了,有這樣的醫(yī)生,病人到底我這個病是什么病?已經發(fā)展到什么水平?該吃什么藥?這藥起什么作用?

解說:這是2018年吳孟超參加朗讀者,現(xiàn)場一名叫甜甜的武漢姑娘站在了吳孟超面前。

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暗淡的時刻。

解說:十四年前甜甜曾是一名被多家醫(yī)院拒絕收治的重癥肝病患者,她的中肝葉上長了一個巨大的海綿種血管瘤,手術的風險在于稍有不慎就會因為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抱著最后一線希望甜甜來到上海,求助于吳孟超,這時吳老已經82歲了。

記者:她當時找到您的時候,身體是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