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6

2019-05-28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很久,但對于我們來說,有些事永遠值得銘記。在災難發(fā)生之后,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甘仁編著的一本書《愛的震撼——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里邊記錄了一些直到今天依舊讓我們感慨的故事。我們編輯整理,今天,我們繼續(xù)和各位一起用聲音回顧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瞬間。

今天我們首先要說的一個瞬間,是少年白樂瀟斷臂逃生。

當?shù)卣饋砼R時巨大的預制板向身體“切”過來,一只胳膊或者腿被壓住了。一瞬間,你會怎么辦?是焦急地等待,還是一咬牙,扯斷胳膊,為他人的逃生讓出生命的通道?

那一瞬間,沒有猶豫,12歲的白樂滿用力扯斷血肉相連的左手臂,剎那間鮮血洶涌而出。他剛跳出被預制板砸成的大坑,身后的房子便轟然倒塌。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命是由無數(shù)次的決定組成。每當你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不同的決定就把你送到不同的人生之路上,也許,一個決定,人生的命運就相差天壤。這次的決定卻那樣殘忍,不給你一點多余的時間思考。而決定的結果只有兩個,生或是死。這也許是一個成人也很難承受的生命之重。一瞬間,要逃生,就要舍去身體很重要的一部分。沒有手的日子,將面對殘缺的人生。

這是一種超常的勇氣,在跨越生死之門時需要付出如此昂貴的代價。而面對這個抉擇的,是一個12歲的少年。

再次回到那驚魂的一刻,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廣安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男生白樂瀟正在宿舍準備去教室上課。

那是一幢3層樓房,白樂瀟所在的寢室就在一樓。剛要出門,白樂瀟就看到床搖晃起來,屋里的東西也四處亂跳。白樂瀟大叫:“地震了!”跳下床就往外跑。

幾乎是跑一步路就栽一個跟頭。有的坐在下鋪床邊的同學比他反應更快,早就跑出去了。大地繼續(xù)搖晃了幾秒鐘,這時候,白樂瀟已經出了宿舍門,直跑,左拐,再直跑,又左拐,到了大門口。這時,很多人擁塞在大門里面出不去。一般只能過2人的大門,現(xiàn)在一口氣要擠過3個人。

快要擠出去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一塊巨大的預制板向他的身體“切”過來,他的左手臂被壓住了,一瞬間,血肉模糊的左手臂只剩下血脈、皮肉、筋絡與他的身體相連。救命的大門前,只剩下一條狹窄的通道,卻被這塊巨大的預制板堵著,唯一可以通過的就是白樂瀟占據(jù)的那一小塊地方。他只聽見身后幾十個同學在喊:“救命??!”

沒有片刻的猶豫,白樂瀟用力扯斷血肉相連的左手臂,鮮血洶涌而出。“血就流到了我眼前,我只覺得世界末日到了,糟糕了,這下糟糕了。”幾秒鐘后,他剛跳出被預制板砸成的大坑,奪門而去,身后的房子轟然倒塌……

白樂瀟父親趕到學校,在操場上找到了白樂瀟的哥哥,也看見躺在一塊門板上的白樂瀟。白樂瀟當時全身是血,昏迷不醒。他的哥哥說,房子倒塌后,他找到白樂瀟時,人已經昏過去了。他的哥哥就和其他人搬了一塊門板抬著他到了操場。

出事那天,鎮(zhèn)里的醫(yī)院全都倒塌了,他的父親只能用一些鹽水為他擦擦傷口,簡單地止血包扎,等到第二天天亮,才用板車將他轉運到家所在的騎馬鄉(xiāng),到衛(wèi)生所打了破傷風針。“一路上,血把門板都染紅了。”旁邊的那塊門板,他的母親看一次就哭一次。為了安慰母親,白樂瀟說,沒關系,一點都不疼。誰都知道,對于一個失去胳膊的孩子,要在幾天以后才能在醫(yī)院里接受治療,究竟是疼還是不疼。白樂瀟在廣元市做了兩次手術,一次比一次痛,他從沒掉過淚。

白樂瀟后來被轉到廣州市的解放軍四五八醫(yī)院,到廣州的第三天,從疼痛中稍微清醒些的白樂瀟才意識到自己有一只胳膊沒了。“那天早上起床后,我第一次去水龍頭那里洗臉,用手撩水時,突然感覺到左手沒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也許并不懂得這對于今后的生活將意味著什么。他還安慰媽媽,說左臂是“最沒用”的,左腿就有用多了。說自己真的很幸運,應該微笑地去面對生活。

在扯斷胳膊的時候,白樂瀟想了些什么?也許什么也沒有想。只知道身后的同學在拼命地喊“救命”,而他必須為他們讓開生命的唯一通道。路,還很長。長大了的白樂滿也許會再去想那一刻的得失。白樂瀟說,他曾經夢想當一個董事長,掙很多錢,讓爸爸媽媽住上好房子。而他現(xiàn)在的理想是當一個地震學家。“這樣,就可以提前告訴大家地震要來了,可以讓大家做些準備”。我們期待著看到一個斷臂的地震學家!

還有一個讓人感動的小班長林浩,證明了英雄不在年高。

全國人民從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孩子,虎頭虎腦,特別可愛。他叫林浩,只有9歲半,一個應該依偎在父母懷里的孩子,卻在地震中背出兩名同學。他在電視上平靜地講述這個經歷,稚嫩的腔調帶著鄉(xiāng)音。林浩在四川汶川映秀鎮(zhèn)漁子溪小學讀二年級。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他正走在教學樓的走廊上,被上面滑落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好多孩子被埋在下面,經歷前所未有的黑暗。廢墟里透出的一線陽光,看得到,卻抓不住。那群孩子才讀二年級,人生中還沒有這樣可怕的經驗,有人開始大哭,哭聲很快傳染到很多孩子,大家都開始無助地哭喊。小林浩說:“當時石板后面?zhèn)鱽硪粋€女同學的哭聲。我就告訴她,別哭了,我們一起唱歌吧。大家就開始唱學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國》唱完后,女同學不哭了。”小林浩是班長,他似乎沒有忘記“組織”同學。

兩個小時后,小林浩開始慢慢挪動身子向外爬。由于個子小,他終于爬出了廢墟。“我使勁爬,使勁爬,終于爬出來了。爬出來后,我看到一個女同學昏倒在走廊上,我就轉身把她背出去了。背出去交給校長,校長又把她交給她媽媽背起走了。后來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個男同學背出來交給了校長,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說,“我背得動他們,我開始爬出來的時候,身上沒有傷,后來爬進去背他們的時候才受傷的。“在被救助后,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兒童醫(yī)院進行了檢查,他只是額頭和右手有些擦傷。

他在映秀留守了兩天,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和兩個姐姐。父母沒有音訊。小林浩他們幾個孩子自己走了7個小時的山路,來到了都江堰,而后又輾轉到成都找到了在那里的堂哥。大家把他當英雄一樣圍繞時,他還是那樣沉著、穩(wěn)定,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一樣。

2008年5月19日,小林浩和姐姐、表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因為救同學,小林浩的頭部多處被砸破,左手臂嚴重拉傷,志愿者每天都用熱毛巾為他熱敷。志愿者張朝芝透露:“小林浩剛來時和父母聯(lián)系不上,情緒很不好。后來聯(lián)系上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才平靜下來。”

2008年5月19號那天,小林浩認真地折著小白花。他要在14點28分默哀時,用小白花悼念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同學。一朵,兩朵,三朵,小林浩認真地折著,他做什么事情似乎都那樣平靜。在那種平靜里,你似乎很難想象這個孩子在那個混亂的場面,爬回廢墟中,背出兩個人來。9歲的林浩救了兩個人!

當你勇敢的時候,你就不是一個孩子,一瞬間的成長,當起來的是責任。小林浩,小英雄!

還有一場廢墟上的截肢手術,是傷者、醫(yī)者的艱難選擇。

斷臂少年白樂瀟扯斷自己的胳膊逃生,而有一個人也面臨了這樣的抉擇。30度角下的一線生機,所有人的努力,幫他完成了這個選擇:斷腿求生。

地震發(fā)生時,40多歲的張曉平和女朋友正在位于都江堰市米市壩街附近一處樓房一樓的家里。一塊預制板斜著掉了下來,正砸在張曉平的兩個膝蓋上,房屋的墻壁開始坍塌。結果,倒下來的墻壁和斜著砸下來的預制板抵在了一起,形成了30度角。預制板靠地面的一頭,死死壓住了張曉平的膝蓋,讓他動彈不得。

在地震后,張曉平的呼救聲很快就引來了幸存者們的注意,然而救援卻出奇的困難。不破壞預制板,張曉平無法脫身,破壞了預制板,另一面墻就會直接倒塌下來,不但會把張曉平壓死,整座大樓也有完全倒塌的危險。幾種營救方案都沒有成功。2008年5月17日下午6點多,張曉平已在廢墟里堅持了近125個小時,而此刻他身邊的女友已經去世多時了。

在這5天里,救援人員每隔1小時給他喂一次流質食物,以維持他的生命。但張曉平的身體還是越來越虛弱了。

怎么辦?只有截肢。

這個選擇,對于張曉平來說,并不容易,他清楚地知道沒有雙腿的意義。張曉平的哥哥說:“今天下午,他還不同意截肢。我勸他,希望他能活下去的,不只是他自己和家人,還包括現(xiàn)場這么多救他的人,甚至全國人民都在看著他。最后我問他,是要腿還是要命?他說,要命。”

這個選擇,對于救援人員來說,同樣不容易。在廢墟里面實施截肢手術,史無前例。這是頗有技術性和危險性的挑戰(zhàn)。都江堰人民醫(yī)院接受了做截肢手術的任務。有七八名醫(yī)生先后進入廢墟,對張曉平的狀況進行檢查,并考慮在現(xiàn)場進行截肢手術。

最初截肢的方案遭到否定,“沒辦法,操作空間實在太小了,醫(yī)生只能把一只手伸進去,沒有空間給他動截肢手術。而且,現(xiàn)在這么長時間過去了,他也已經十分虛弱了,動手術的話,他也很可能難以堅持下去。”都江堰市人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孫明輝,是在現(xiàn)場參與救援的醫(yī)生之一,他一邊搖頭一邊說。

然而,綜合考慮,截肢仍然是最佳的營救方案。大家嘗試先由消防戰(zhàn)士將洞口擴大一些,讓做截肢手術的醫(yī)生能有一點活動的空間,然后再給張曉平做截肢手術。

洞口擴開之后,在場的醫(yī)生們爭執(zhí)起來,每個人都想承擔危險。到底誰上?志愿者吳承銘和王力都是有豐富經驗的醫(yī)生,但因為他們身高過高,無法在狹小空間作業(yè)。最終,現(xiàn)場指揮同意主動請纓的王奉雷醫(yī)生主刀,何軍洲擔任麻醉師。王奉雷是都江堰人民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醫(yī)師,在地震發(fā)生時正在北京進修,聽到地震消息,就緊急趕回都江堰參加救災。

2008年5月17日21時50分,王奉雷和何軍洲進入洞口,開始給張曉平做截肢手術。手術方式可能是從膝蓋部分開始進行,先綁住大腿動脈,然后迅速拽出,直接拽出外面后盡快進行止血。

在場的營救人員把不相關的人清除到一個范圍外,保證一會兒手術的順利進行。主刀醫(yī)生們正在準備止血帶和刀片等手術器具,安裝電動石膏鋸的鋸片。

醫(yī)生換上手術服,為了活動方面,還把衣服卷起綁在腰上。發(fā)電機啟動,給石膏鋸提供電力。帶輪子的擔架已經推過去,3個助理大夫在出口處等待。參與手術的大夫都進去了。柵欄口上有6個消防隊員在準備接應。麻醉師已經出來了,進去了4個消防員,術后處理的人員各就各位。擔架準備好了,擔架上已經鋪上一次性的紙墊和棉被。

21點50分,手術開始!之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外面的幾百號人都屏住呼吸,靜靜等待里面?zhèn)麊T出來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期待經過近130個小時這么漫長的時間,這位幸存者能夠活著被救出來。

2008年5月17日23時06分,在被困129個小時后,張曉平被從一個狹小的洞口中運出來。他躺在擔架上,被截肢的雙腿還不停地滲出血,七八個醫(yī)生跑過來對他進行緊急包扎、輸液、吸氧……經過約8分鐘的現(xiàn)場搶救,張曉平被救護車迅速往華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轉移?,F(xiàn)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所有人在為張曉平鼓掌,也是在為自己鼓掌,是大家一同實現(xiàn)了這個生命的奇跡。

“人的力量是分兩部分的,一個是生理上的力量,另一個是心理上的力量。只要人心里還有希望,就還有力量,就能堅持下來。”在場的郫縣中醫(yī)院醫(yī)生周易洪說。我們每每感嘆在災難面前人求生欲望的強大。這次,是大家共同撐起這個求生的欲望。每一次決定,每一次努力,都不單單是張曉平一個人的,大家為一個堅定的信念加油:活著,只要活著,這就是對災難最大的抗爭。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汶川大地震中的50個感人瞬間,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