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應急英雄榜——痕跡鑒定專家崔道植

2019-06-23 11:00-12:00 責編:李悠揚

00:00 00:00

 

解說:作為共和國第一代刑事技術警察,崔道植見證了中國槍彈痕跡鑒定技術從無到有的整個發(fā)展歷程,1955年21歲的崔道植從部隊轉業(yè)到黑龍江公安廳,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經過短暫的培訓之后,成為當時黑龍江省公安廳唯一的刑偵技術人員。此后崔道植先后到當時的中央民警干校及現在的中國刑警學院,哈爾濱業(yè)余職工大學,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習刑事科學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醫(yī)學,數學和邏輯等方面知識,靜的下來,認認真真的下笨工夫一直貫穿著崔道植刑事技術鑒定工作的始終,相應的細微的蛛絲馬跡在他眼中越來越清晰。

我們這個一切都是為證據服務,另外現在司法部門,法院也好,檢察院也好,沒有證據他們能審嗎?審不了,最后還是證據,所以我們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證據,按照學校教的鑒定書,送給發(fā)案單位,拿去以后破案了,這個高興勁可不得了,有成就感,就是這樣干,雖然累點,有成就感,就感興趣了這個。

記者:但是有沒有山窮水盡無疑路的時候?有這種案子嗎?

記者:有。

解說:上世紀70年代哈爾濱鐵路局保衛(wèi)處一民警丟失了一把手槍,此后不久另外一位民警被人持槍打傷,但罪犯傷人后帶槍逃逸,辦案人員想確認罪犯傷人用的手槍是不是就是此前鐵路局保衛(wèi)處民警丟失的那把槍?

是不是這只槍干的?那這只槍現在沒有,也做不出樣本可查比對,我就問這個民警,他在丟這個槍之前在哪打過沒有?他們回去問了,打過,在哪打的?在自己菜窖里,那太好了,趕緊挖那個菜窖,就挖了,挖除了12枚彈頭,拿到我這來,我在顯微鏡下看,一個一個看,就是第一枚,第二枚,第三枚就這樣看,比對,比對結果有九枚是同一只槍打的,剩下的三枚是另外一只槍打的,完了以后九枚是一只槍,三枚是另一只槍,我把這九枚和那個案子現場的那個比對,比對結果這三枚不和現場的一樣,這個九枚和現場的一樣,我說就是你們丟的那把槍,這個犯罪分子拿這個槍干的。

解說:但這一次崔道植的鑒定結論被當時的專家否了,認為從送檢的樣本來看不應該是同一把手槍打出來的子彈。

記者:但是否定之后對你而言你會去爭辯嗎?

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我可能有錯嗎?

記者:你也會質疑自己。

對啊,原來做了五天吧,最后干了十六天,就是為了解決這個事,反復用那個槍打,都是這樣,肯定沒問題的,我就告訴他們了,我的意見仍然是就是你們丟的那只槍干的。

記者:這十六天你就為了這一個結論?要堅定自己。

對,我堅定自己信心。

解說:巧合的是那個偷槍傷人的罪犯在崔道植第二次出去鑒定結論的第二天即被抓獲,并繳獲了那把丟失的手槍,這把手槍印證了崔道植的鑒定結論是正確的。

這個信心還是來自于責任心和認真和我在工作中積累起來的要弄不明白仿照現場的條件做科學實驗,我當時也就想到了,老師也教過,按照現場的條件你制作一個現場的條件,比如說現場翻桌子的時候留下的?還是翻紙的時候留下的?我就按照那個條件做這個,完了我就摸,然后我用各種不同的粉末顯現,顯現藥刷,這樣的話,完了以后我再用我的指紋做,我再留一個真的,再把抹過的地方我再比對。

記者:這是比較笨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