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遼寧阜新艾友煤礦冒頂事故救援紀實

2019-12-07 23:30-23:59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2006年2月18日19時45分,阜新礦業(yè)集團艾友煤礦一個掘進巷道發(fā)生冒頂,7名正在作業(yè)的礦工被困。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遼寧阜新緊急營救艾友煤礦7名遇險礦工紀實。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今天,我們就關注 遼寧阜新緊急營救艾友煤礦7名遇險礦工紀實。

2006年2月18日19時45分,阜新礦業(yè)集團艾友煤礦辦公室里的電腦上顯示,在艾友礦距地面900余米的6416掘進工作面上,距新鑿礦道140米處的一個瓦斯檢測表被壓壞了。

“不好!那里巷道頂部發(fā)生冒頂了,還有一組8人的掘進隊正在作業(yè)。”

不幸的消息立刻傳遍艾友煤礦領導耳中。“組織搶救!”一聲令下,包括阜礦集團多個部門組成近400人的救援隊伍,以及阜礦集團總醫(yī)院近200名醫(yī)護人員構(gòu)建了一支龐大的救援隊伍,投入到緊張的救援工作中……

“冒頂?shù)哪?個人還有生還的希望嗎?”這樣的疑問在每個人心中縈繞,但是,沒有人敢提出來,生怕一語成讖。

2006年2月22日清晨,受困長達57個小時后終于獲救的7名礦工,已經(jīng)在病房里平靜地度過了24小時。主治醫(yī)生傳達出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沒有生命危險,有望在一周之內(nèi)基本恢復健康。

為了營救這7名礦工兄弟,有“煤城”之稱的阜新全城動員,上千人迅速聚集,開始了一場與死神的奮力搏斗。

“我們不愿意離開艾友礦一步,只想親眼看著他們都活著出來。”

剛剛升井上來的阜礦集團安監(jiān)局總工程師張明一見到記者飽含深情地說。2006年2月18日19時45分,阜新礦業(yè)集團艾友煤礦一個掘進巷道發(fā)生冒頂,7名正在作業(yè)的礦工被困。

事故發(fā)生時,7名掘進工人正在這條巷道內(nèi)作業(yè)。這是一條沒有打通的巷道,垮塌發(fā)生在這條巷道距離入口140米處。救援人員趕來時,發(fā)現(xiàn)這條巷道已全部被冒落物堵死,究竟里面的工人有沒有被埋在垮塌的石堆下?營救工作將如何進行?

正當救援隊為此發(fā)愁時,一條消息讓人有了些許寬慰:這7名掘進工人的一位工友在冒頂發(fā)生前,從這條巷道走出來取設備。經(jīng)他證實,冒頂發(fā)生前幾分鐘這7名工人并沒有在140米處,而是在170米處,即這條未打通巷道的盡頭。“7名兄弟沒有被埋,只是被堵在里面了!”這給救援帶來了新的希望。

“7名兄弟很可能還活著!”激動人心的信息激勵著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每個人的心。遼寧省、阜新市和阜礦集團公司趕來的領導、專家迅速組成救援指揮部,馬上制定救援方案。

遼寧省、阜新市和阜新礦業(yè)集團的領導和專家們經(jīng)過緊張而周密的分析論證,決定兵分三路,通過新掘巷道來打通被堵巷道,從而救出可能還活著的7名礦工。

19日20時30分,在地面守候了3個多小時的記者,見到了剛從井下組織救援升井的阜新礦業(yè)集團安全監(jiān)察局總工程師張明。從他口中,記者第一次全面了解到7名礦工當時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從冒頂處到這條巷道的盡頭,還有二三十米長,7名礦工如果活著,還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加上一條向巷道內(nèi)送風的專用管道并沒有被冒落的石堆毀壞,工人呼吸所需的氧氣沒有問題,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為了營救礦工,兩個掘進隊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向被堵的巷道掘進,目的在于打通被堵巷道,使救援人員與被堵礦工會合,從而救出被堵礦工。而另外一隊鉆孔人員在第三個方向通過鉆機向被堵巷道鉆眼,鉆通后可以與被困工人聯(lián)絡。19日中午12時,兩個掘進隊同時開工。

救人的念頭讓地面上每一個人都舍不得合眼,井下救援人員更是揮汗如雨。阜礦集團生產(chǎn)技術(shù)處副處長宛興利帶領一班掘進工人,從19日下午4點下井掘進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一刻也沒有休息過。掘進隊伍分工明確,一個小組鉆炮眼、放炸藥,另一個小組立即將炸出的煤和矸石掏出,通過皮帶系統(tǒng)運走。巷道每向前推進一步,都有工人用錨桿、金屬網(wǎng)、液壓支架等將新鑿巷道的頂部支護起來,以避免救人巷道發(fā)生冒落。

“時間就是生命”,對于阜礦集團生產(chǎn)技術(shù)處副處長宛興利來說,第一次覺得井下時間過得太快。在準備隊工人迅速搶修出一條專門的運輸通道后,宛興利帶領近100名掘進隊員鉆進井下,開始挖掘通向被困礦工“生命通道”。

搶挖工作異常艱難。放炮工先要鉆出炮眼,裝上炸藥,撤退炮響后,另一組掏煤工沖上,將炸出的煤塊和矸石掏出運走;每新開一小段巷道,負責加固的隊員要向巷道頂部和兩端打錨桿,織金屬網(wǎng),以防新挖巷道發(fā)生冒落。就這樣,從2006年2月19日12時開始,百余名救援人員以每小時前進一米的速度,不間斷掘進。

就在這樣每前進一步都相當艱難的情況下,掘進組還是以每小時1米左右的速度向前快速推進著。宛興利負責的這處救人通道,剛開始掘進時離被堵巷道有29米,到20日上午9時,進度就已經(jīng)過半了。

20日上午7時52分,另外一組正在鉆孔的救援人員發(fā)現(xiàn),工作中向回返水的鉆機不再返水了,這說明鉆孔被打通了!隨后不久,鉆機那頭傳來了金屬敲擊的聲音,“這說明里面有礦工活著!”人們興奮不已。

此后的幾個小時里,鉆孔工人通過轉(zhuǎn)機頭部向被困人員送去了一些飲用清水;救援人員還用敲擊的方式與里面的人保持聯(lián)系,鉆孔隊長詢問似地在鉆機這頭敲打了7下,一會兒得到了答復:鉆機那頭也敲擊了7下。救援人員猜測這7名礦工還都活著,“但是這一猜測是否準確,還很不好說。”在地面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工作的阜礦集團黨委副書記李軍分析說,“因為煤礦井下事故可能出現(xiàn)種種意料不到的因素,只有全部人員最后都升到了地面,才能對救援工作下結(jié)論。”

事實上,救援工作遠非挖掘通道、鉆孔送水這么簡單。救援人員要在保護被困人員安全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越是到了快與被困礦工會合的時候,井下環(huán)境的危險性就越大,就越要放慢挖掘速度,注意安全。”阜礦集團紀委書記、高級工程師孟慶坤說。

由于救援指揮部主要負責人全部都在井下,記者只能通過新上井人員了解救援進度。20日下午4時,孟慶坤剛從井下救援上來,就被等在井口的人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問個不停。此時,記者才了解到,離被困人員最短一處救人通道只剩下最后八、九米了,有望在當晚打通。救援指揮部也在一個小時前通知了阜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因為后期危險性最大的救人工作,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的救護隊員來完成。

20日深夜11點,一處救人通道只剩下最后3米就要打通了!掘進隊員懷著激動的心情,將接下來的任務交給了礦上救護隊員。擁有12年礦山救護經(jīng)驗的阜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大隊長袁克事后介紹,由于離被困人員距離過近,掘進工作已經(jīng)不能放炮了,只能通過煤鉆鉆孔,然后用銅錘、銅斧一點一點向外摳煤,因為只有銅器在作業(yè)時才不容易產(chǎn)生火花。

21日零時,救護隊員的煤鉆打透了通向被堵巷道的一個小孔,瓦斯檢測員立即跟上,監(jiān)測從被堵巷道里傳出的空氣中是否含有有毒氣體,瓦斯?jié)舛仁欠癯瑯恕?/p>

空氣指標合格后,鉆眼工作繼續(xù)進行。很快,鉆通的小眼就從一個變成了五六個,救護隊員也聽到了從里面?zhèn)鱽淼穆曇簦?ldquo;快拿點涼水來降降溫,我們悶在里面快熱死了!”“我要吃的,餓死我了!”幾個聲音焦急地說。也有礦工沒有忘記開玩笑:“怎么鑿個洞要這么久呢,我在里面都想死你們了!”聽到這些聲音,無數(shù)守候者懸在半空的心放下了。

此時,地面上雖然早已被黑夜包圍,但從人們忙碌的身影中,還是能感受到即將勝利的曙光。晚上9點多,最后一批救護隊員和醫(yī)護人員抬著擔架,背著氧氣袋、維生食物等物資,在人們期待的目光中面帶微笑從容下井了。

營救先行,救護跟上,這幾乎成了每次煤礦事故救援行動中“鐵律”,而這次救護,在醫(yī)護人員眼里心里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2006年2月20日下午3時40分,已經(jīng)在艾友礦連續(xù)待命42小時的阜礦集團總醫(yī)院衛(wèi)生處副處長單怡紅,一邊認真清點著每一件救護用品,一邊告訴記者,他們的救護預案都是按被困礦工全部生還準備的。從救護車、擔架、氧氣袋、急救藥品,到工人上井時因為害怕光亮而要用的蒙眼布,他們都準備了7份。衛(wèi)生隊還把21名從集團總院和各分院抽調(diào)來的精干醫(yī)師分成7組,每個小組對應負責1名礦工。“當他們從被堵巷道內(nèi)救出的第一時間,衛(wèi)生人員就要介入。”單怡紅肯定地說。

為了得到被困礦工的更多信息,從2006年2月20日中午12時25分起,艾友礦安檢處長劉田力帶領一支打鉆隊,在已打通鉆孔的旁邊開鉆,打起了第二條鉆孔。晚上6時,這條32米長的鉆孔也打透了。一個小時后,工人們向這條鉆孔里面伸入一根直徑大約1寸的塑料管,加大了向被堵巷道送水、送風量。劉田力對著管道使勁喊話:“里面人員都怎么樣了?你們先不要動,我們正在全力營救你們!” 

管道那頭馬上有了回音,“7個人全都活著,就是感覺到巷道里面悶熱,已經(jīng)饑餓難當了。”聽說7位礦工兄弟安然無恙,給地面更多懸著的心很大安慰。

“不論有多大困難,我們從來都沒有失去信心!”

50個小時過去了,20日晚8時25分,人們終于看到最后一批下井救援人員登上升降機時自信的微笑。經(jīng)過艾友礦掘進1隊、2隊和200多名外單位支援的工人輪番掘進,兩處救人通道中進展最快的一條只剩下最后五六米就能打通了!指揮部命令救援人員,攜帶擔架、氧氣袋、糖鹽水等救護物品下井待命。

一直關注救援工作的遼寧省委、省政府幾乎每隔一個小時,就要詢問進展情況。當被困7名礦工全都活著的信息上報后,遼寧省省長迅速做出批示,要求最后的救援工作萬無一失,并就保證救援人員安全提出細致的指導意見。

阜礦集團安監(jiān)局總工程師張明說,由于巷道最后幾米距離被困工人太近,放炮可能崩傷他們,挖掘人員只能用不易產(chǎn)生火花的銅錘、銅斧,一塊一塊將煤層摳出來。加上被堵巷道打通的一瞬間還可能涌出大量瓦斯或有毒氣體,指揮部加派了瓦斯監(jiān)測人員,礦山救護隊員還背上了可以防毒氣的呼吸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在地面連續(xù)守候了兩天兩夜的阜礦集團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陳必成說。

2006年2月21日凌晨2時,守候在艾友礦辦公樓內(nèi)打起瞌睡的記者,聽到阜礦集團黨委副書記李軍給他愛人單怡紅打電話的聲音:“人就要上來了,你們救護車里的空調(diào)打開了嗎?”李軍向單怡紅叮囑,外面北風呼響,被困礦工剛從溫度較高的井下抬入救護車,“本來身體很虛弱了,要千萬當心他們感冒呀。”打完電話,李軍笑著告訴記者,這樣的“細活”只有一家人才想得到。每次發(fā)生事故,他們兩口子總是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一個負責救援地面指揮,一個組織衛(wèi)生救護。“這種場合下我們更像一對戰(zhàn)友!”李軍說。

夜幕中的艾友礦區(qū)燈火通明,2006年2月21日凌晨4時剛過,艾友礦的出井口就被聞訊趕來的煤礦干部、職工、家屬圍得嚴嚴實實,上百人在寒風中守候著,盼望分享最后的喜悅。

4時50分,升降機啟動了,4分鐘后,人們看到了救護隊員堅毅的面龐和赤裸的胳膊,在他們身邊,7個擔架上躺著7名蒙著眼睛的礦工,他們剛剛在井下與死神搏斗了57個小時。“艾友礦團結(jié)一心,救援勝利了!”——標語打出來了,人們眼中噙著淚水,跟隨救護車跑出很遠。7臺呼嘯的救護車駛?cè)敫返V集團總醫(yī)院時,這里等待已久的醫(yī)護人員忙碌起來。醫(yī)護人員在15分鐘內(nèi)剪開并脫掉了礦工的礦衣,用溫水為礦工擦干凈身體,送入重癥監(jiān)護病房。2006年2月21日下午,參與救治的腦外科副主任孫曉偉介紹,部分患者入院時由于高溫脫水,表現(xiàn)意識混亂,昏迷等癥狀。但是由于他們平時身體狀況良好,盡管表現(xiàn)虛弱,但都沒有危險。負責地面指揮工作的阜礦集團黨委副書記李軍認真地說,“其實我們一直堅信困在井底的兄弟們都活著,不論有多大困難,我們從來都沒有失去信心!”

在救援之后,各方救援團隊才公布,搶救方案其實早就考慮到了“死亡”。

據(jù)了解,早在2006年2月18日21時20分,阜礦集團總醫(yī)院的張大義院長就帶著5名醫(yī)護人員到現(xiàn)場準備救治,與此同時,醫(yī)院準備了兩個搶救方案。

方案一:按照7人全部生還而準備;方案二,就有“對死亡及重傷者的工作準備及安排”的三項細致內(nèi)容。

與此對應的是,救援人員經(jīng)過緊張的研究,制定了三大救援方案。

方案一:沿著已經(jīng)存在的礦道,向礦工受困的地方鉆探,此處距礦工受困處有29米,這個方案的可行度高,但是距離偏遠,時間會長一些。營救受困礦工,時間的重要不言自明。

方案二:在冒頂處附近開始鉆探,此處距離較近,但是缺點同樣明顯,冒頂時,坑道的保護金網(wǎng)以及各種固定器具和礦石攪拌在一起,鉆頭的速度將受到大大制約。

方案三:在第三處,打通一個7米長、直徑76厘米的管道,然后在已經(jīng)打通的管道中繼續(xù)下管。這個方案可以盡快獲得受困礦工的消息,也可以向受困處輸氧。

19日清晨,營救方案實施幾個小時后,因為預料到的困難遠遠超出實際操作面臨的困難,救援人員被迫放棄了方案二。

7名礦工獲救后,內(nèi)蒙古大雁礦隊的一個隊長告訴記者:“7人中,有一個叫李詠的班長。李詠40多歲,在煤礦工作20多年,經(jīng)驗非常豐富。”

一位醫(yī)生也表示:“多虧李詠利用豐富的經(jīng)驗,穩(wěn)定了受困人員的情緒。事故發(fā)生后,剛開始,比較年輕的礦工情緒激動,都哭了出來,幸虧李詠一直鼓勵、安慰大家,并且做好了長時間受困的準備。”

他們把各自排出的尿都用塑料袋收集了起來。礦工們穩(wěn)定的情緒也保證了奇跡的發(fā)生。

然而,隨著救援成功的逐漸接近,受困礦工一邊喊,一邊也拿起工具向外挖著。

此時是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時刻。受困礦工完全有可能因為體力透支,再加上情緒激動,從而導致整個營救工作的功虧一簣。

獲救后的礦工在20分鐘內(nèi)全部到達阜礦集團總醫(yī)院,而這段距離,機動車往往需要30分鐘才能完成。

7名獲救礦工按照當初的方案一,被分成7個救治組。醫(yī)護人員快速對傷員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檢查,急驗各項生化指標,并減去礦工衣物,用溫水擦洗全身,換上嶄新的患者服。所有礦工在15分鐘內(nèi)全部處置完畢。

上午11時許,李詠剛剛做完一個檢查被送回監(jiān)護室,他神色輕松,躺在床上給家人打電話:“別擔心,我一大早就從井里出來了,我們都活著……”

在救援之后,記者發(fā)現(xiàn)一穿皮夾克的獲救礦工工友還在大廳內(nèi)等著。“領導看我一直在這兒守著,干脆讓我陪護了。”他說,“剛把幾個人救出來時,狀況都很好,還有一個哥們兒說要喝點,這家伙想酒想瘋了!”

各個媒體的記者都來到醫(yī)院,希望得到有關消息。但是,出于穩(wěn)定獲救礦工的情緒以及不打擾他們休息的考慮,有關方面拒絕了所有記者的采訪,并且派4名警察守在7名礦工所住的2米左右寬的重癥監(jiān)護室門前。

記者向醫(yī)院方面資訊,得知獲救礦工獲救之后的第一餐,是牛奶和蛋糕。“主要是喝牛奶補充消化系統(tǒng)內(nèi)的水分。”該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礦工們進食狀況良好,觀察救治幾天就可以出院。”

22時點左右,內(nèi)蒙古大雁礦隊的隊長從重癥監(jiān)護室內(nèi)走出,“我上午來了兩趟,下午一趟,都沒什么事,一個個比我還健康呢。”這位隊長對記者說。

但是記者隨后在監(jiān)護室的電腦上見到:劉榮江,37歲,病重,護理級別一項顯示為粉紅色,此為最高的護理級別。

“家在內(nèi)蒙古的6人家屬都不知道他們被困的事,讓他們知道干啥?還得擔驚受怕的。”一名獲救礦工的工友說。

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今天,為您講述:遼寧阜新緊急營救艾友煤礦7名遇險礦工紀實,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我是百寧,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