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yīng)急廣播 > 應(yīng)急廣播

印度洋海嘯,中國國際救援隊救援紀實27

2018-03-05 23:30-23:59 責編:張凌

00:00 00:00

 

每名記者的負重都達5公斤以上,電腦、照相機和各種連線一應(yīng)俱全。攝影記者一般都是兩個相機,加上各種鏡頭,而且電腦等發(fā)稿設(shè)備也一樣不能少。但負重最多的是電視記者,光攝像機和三腳架就夠人受的了。

眾記者在烈日下暴曬半天,滴水未進,苦不堪言。但為了能采訪到這條大新聞,大家也只能靜靜地等待。

12月,在國內(nèi)已經(jīng)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節(jié),而在印尼災區(qū)則是比較炎熱的雨季。白天這里的氣溫三十五六攝氏度,加上濕度大,又熱又悶,記者成天在外采訪,衣服濕了干,干了濕,漸漸地脖子上生了一圈痱子。

災難不僅毀壞了印尼班達亞齊的水電供應(yīng)系統(tǒng),連日常食品供應(yīng)也成問題。我們在機場周邊的一塊草坪上宿營,所有的水、電都要靠自己解決。因為災區(qū)水電緊張,別說洗衣、洗澡,連刷牙、洗臉的水都要盡量節(jié)約。

中國國際救援隊附近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災民營10多個,人員就有上千人。機場周圍幾乎沒有多少賣食品的商店,即使有,也就賣點瓶裝水、洗發(fā)膏之類的小商品。災區(qū)糧食非常緊張,價格飛速上漲。為了不增加當?shù)貫拿竦呢摀?中國國際救援隊主要依靠自己從國內(nèi)帶來的方便面和軍用壓縮食品解決飲食問題。我們也就跟著隊員們品嘗了這些日常吃不到的食物。

因為要長久保存食品,所以軍用壓縮干糧基本上都已經(jīng)過脫水的程序,無論是面條、米飯還是肉,水分含量極少,吃到嘴里都是一樣的滋味,根本刺激不了舌頭的味蕾,更別說食欲了。

辣椒、咸菜成了最受歡迎的食品。如果沒有辣味做伴,恐怕壓縮食品真的是無法下咽。我們每日三餐幾乎是一樣的:米飯、魚香肉絲、雪菜肉絲面、羊肉都做成壓縮干糧,還有些方便面。

記者每天還能喝到一種營養(yǎng)劑。據(jù)說這種營養(yǎng)劑是按人體一天的營養(yǎng)需要配制的。喝到嘴里微甜,口感還不錯,這也是惟一能給我們留下美好印象的食品了。

在到達班達亞齊的頭三天,記者竟然三天沒有排出大便。每天吃進肚子里不少食品,可消化后的殘渣卻不見排泄出來,心里真的很起急。當時甚至想:長此以往,肚子別給憋壞了。

私下向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眾多男同胞咨詢后才知道,原來他們很多人也有類似的“難言之隱”。他們告訴我說,這和氣溫、情緒、食品等各種因素有關(guān)。聽罷這番解釋,我的心才踏實下來。果然,不久之后,這個煩心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與吃飯相比,我們住的條件更糟糕。由于連日下雨,積水不斷滲進帳篷,好在我們的床鋪離地面有1米多高,才避免了水淹三軍的發(fā)生。

屋里的積水從最初的涓涓細流發(fā)展到遍地流淌,中央電視臺記者無意中拍攝到了記者的驚叫:哦,拖鞋都漂起來了!雨下得最大的時候,記者們輪班冒雨跑到帳篷外面緊急挖排水溝分洪,用盆往帳篷外舀水。

腳下踩著深深的積水,坐在一堆爛泥中構(gòu)思稿件,那種感覺真讓人難忘。因為蚊子多,不敢開門,大家只能在悶熱潮濕的帳篷里悶頭打字、編輯圖片。實在悶熱難耐,不少記者干脆脫掉上衣挑燈夜戰(zhàn)。直到深夜時分,眾位記者才擠到床鋪上休息。雖然條件簡陋艱苦,但大家仍不忘記打趣逗樂。有人說:“我們是身在“羊圈”里,心系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