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氣象局水井旁的那家村民修了二層踏板房,頂層在馬路上,出租給一個搞瓷磚生意的老板當庫房,底層自家當灶房,旁邊空閑地搭建了幾間小屋養(yǎng)豬,又將一大塊河道墊起變成了菜地和果園。那家人的兒子淘沙賣沙,靠白龍江發(fā)了財致了富。“5·12”災后重建,政府將船頭壩作為開發(fā)區(qū)。那人打聽到船頭壩的開發(fā)賠償方案后,許多地方都栽了核桃樹。政府一棵樹按30元賠償,地和莊稼及樹苗加起來,共領取了將近28萬元的賠償金。
2002年開始到2010年,我從迭部調配到舟曲已是8個年頭,這8年公路邊家庭作坊式的各種鋪面一年比一年多,沿公路的河道不斷被為錢不講理的人占有填墊,然后擴大成院子,筑起墻租借給收廢品的老板,后來又賣給房地產開發(fā)商修建商品樓。
東家圖西家占,十幾米寬的公路能走的僅僅三四米,有些地方甚至更窄。因為排水溝被占用,天一下雨,公路隔幾十米積水就會形成水壩。2005年月秋雨連綿,路況很差,行人根本無法穿行,我激情很高地給《甘南日報》寫了篇“誰為路負責?”的稿子呼吁保護公路。稿子見報后公路部門進行了修整,邊上終于留出了一尺多寬的人行道,遺憾的是時間不長很快又恢復了原狀。
2006年,瓦廠村到縣城的路段重修,除公路改進外還修建了跨江大橋。原來瓦廠大橋與瓦廠村一段的公路旁白龍江河道邊全是老柳樹,桿粗枝茂,有些樹干須兩人才能環(huán)抱得住。早晨和傍晚有好多人走過柳樹到河堤上散步,有些人在柳樹下打太極拳做健身操,孩子們攀樹抓著枝條蕩秋千。
后來,樹被砍,河道被強占搶占,墊起后賣給搞房地產的開發(fā)商,這樣沿河道便有了商品樓,一樓全是鋪面,二樓以上全為住宅樓。占地多的村民有些擁有鋪子10多間,“8·8”后鋪面一間月均2000元,聽說有些人家光房租費年收入就是二三十萬元。
有鋪面的村民一面領取城市低保,一面收取鋪面租金,二樓是他們的住宅,一些人住宅樓也出租,過著不勞而獲的城市生活。有些青年人成天打麻將賭錢,餓了進飯館,原來辛勤種地的農民因有了賠償金和鋪面租金而失卻了原來勤儉度日的淳樸,消費互相攀比,打架斗毆比比皆是,民風比過去差了許多。
原婦幼保健站和防疫站及自來水公司都在寺門嘴,樓頂高出路面,一樓緊依白龍江建起。這些單位旁邊有好多人居住。據一些老人講,這一帶原曾也是河道,人們不但將河道墊起來收拾成菜地,而且修建了住房,菜地靠河邊栽植了柳樹,各種果樹都栽植在菜地埂上,每到春天,柳樹先報春,不幾天杏花桃花爭相開放,緊接著便是蘋果花和梨花,花開蜂蝶至,菜地里韭菜、蔥、小白菜水靈靈的,綠得誘人食欲。舟曲的土地無論哪個季節(jié)農人都不會讓其清閑,人們過節(jié)也不忘種菜種洋芋。
楊柳輕揚報春色。柳葉冬天才發(fā)黃,剛感覺冬日沒幾天樹葉才掉光,只要一立春,柳樹便出現米粒大的綠點,春節(jié)時柳條嫩黃嫩黃的,在風中柔柔地擺動著將春色早早展現給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