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悲情舟曲65

2019-01-22 23:30-23:59 責編:郭彥偉

00:00 00:00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在舟曲泥石流災害發(fā)生之后,舟曲縣氣象局工程師包紅霞寫出了一本記錄當時情況的書籍《悲情舟曲》,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雖然災難已經過去了8年之久,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卻是一生的傷痛。今天,我們就和您回顧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第65集。

1952年,白龍江林業(yè)局成立,大批漢人進駐舟曲,靠山吃山,縣志記載,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舟曲人燒柴每年要消耗近10萬立方米的木頭。滄海桑田!目前,縣城周圍只有翠峰山幸存的丁點兒松林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和今日的滄桑。

但就是那一丁點的松林,縣城村落還會有人虎視眈眈,偷偷上翠峰山砍松樹賣錢,依然有人在農閑時去山上挖樹根砍灌木,這是近代舟曲人的生活方式。也許他們是生活所迫,砍樹毀林,他們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卻給很多的人留下了禍根,我們應該肯定泥石流大禍與這些人的行為息息相關。

1998年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白龍江林業(yè)局有四成工人下崗。山民亦在禁伐之列,山上的一畝三分地只能管溫飽,年景不好時還會餓肚子,他們得找點新活法。越來越多的山里人懷著希望來縣城碰運氣,包括藏族人。狹小的縣城在后林業(yè)時代承受著舟曲人致富的夢想。人們從山里擁進縣城,在這里開始尋找與祖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1990年,舟曲城關總人口為15000人,到“8·8”泥石流發(fā)生前,常住人口已增加到5萬,20年間,人口增加了兩倍多。

縣城學校吸引了許多山里的家庭,父親打工,母親進城陪讀的模式在舟曲很常見,月圓村就有很多農房被陪讀家庭租住。“8·8”泥石流徹底沖毀了一小和月圓村,城關一小副校長楊延玉說,一小的生源里1/3是借讀生,幸好是放暑假,否則后果真的不堪設想!

泥石流沖垮了半個縣城,重建是舟曲人見面的熱點話題。有人擔心隱患還在,住下去陰影難消。有人戀舊,不愿搬離,寧死不做他鄉(xiāng)客,還有人說,走了就對不起死去的親人。

據舟曲縣城關鎮(zhèn)黨委書記閻擁政介紹,月圓村除了在外打工的和上學的學生大概有50-60人,全村現場存活人員只有十幾人。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數達700多人。舟曲地方狹窄,兩山夾一江,整個盆地僅12平方公里。

數十年來舟曲人口增長,而在地域面積無法增加的前提下,所能擠占的地方只有河道了。三眼峪和羅家峪河道是舟曲縣城唯一能夠擴張的地方,一些在舟曲縣城工作的干部職工不惜花高價在月圓村買地蓋房,甚至一些人在河道里建起了小洋樓。在羅家峪流域,有棟已經建起被沖毀一半的樓房立在河道邊,其對面河道5米以下,則是另一棟正在修建的樓房。半邊樓旁邊有一棟7層高住宅樓,被洪水沖得已經什么都找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