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蘆山地震災區(qū)重建一線實錄23

2019-04-27 23:30-23:59 責編:張澤昕

00:00 00:00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fā)生7.0級地震。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本期帶您回顧:從傷口長出翅膀,蘆山地震災區(qū)重建一線實錄。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國家應急廣播——應急檔案》,我是百寧。作為5.12汶川地震重災區(qū)之一的雅安蘆山,五年之后再遭重創(chuàng),成為4.20強烈地震中唯一的極重災區(qū)。陳果投身重建一線,記錄了蘆山重建的第一戰(zhàn)役、第一現場。在之后,地震出版社出版了陳果的災區(qū)重建日記,每一個故事都是現場的耳聞目睹,每一篇日記都是情感的真是流露。今天,我和您回顧災區(qū)重建日記:從傷口長出翅膀,蘆山地震災區(qū)重建一線實錄。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小雪轉多云

應該是入冬來最冷的一天了,剛出縣城,龍門鄉(xiāng)王家村地界上,我們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在龍門鄉(xiāng),與雪的交集只是三兩百米的一段行程。不過這已經是一個可以確信的預言:前方,等候我們的,將是一片冰天雪地。

太平和大川,是蘆山縣海拔最高的鄉(xiāng)鎮(zhèn),也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要看的是溫暖過冬和重建進度,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地圖上的“制高點”,也日益占據著和海拔等同的高度。

鐘靈新村聚居點工地上如火如荼。多數房屋已經修完了一層,幾十個工人不停不歇,甩開膀子干得正帶勁。 

前行10多公里,仍是鐘靈村的地界,卻是一派北國風光。雪花漫天飛舞,大地銀妝素裹,沿線許多修了一半或是初具雛形的房屋,墻頭磚垛上堆著厚厚的積雪,顯得蕭瑟清冷。

在一個叫五座墳的地方,見一個五十來歲的男人在頂風冒雪整理房屋,我們停下車,與他攀談起來。

男人叫楊全良,家里一共7口人。地震那陣,農活正緊,家里的幾個大人當天都起得早。地震中,家里的房子當場就垮掉了,兩個孫子,如果不是他和幾個鄰居冒險從屋里抱出來,早就沒了,勤快救了一家人的命,他說:“3個孫子,大的7歲,小的2歲,最小一個才1個多月。”他的語氣里有慶幸,更多的則是后怕。

新家早就在建,不過由于天氣原因,10多天前,工地停工了。

地震以來最大的困難也是在那時候開始出現。今天已經是第四次降雪,天氣冷得像一雙冰做的魔爪,隨時要把人撕裂。

棚屋已經做了加固和防風處理,屋頂的彩條布也已經蒙了三層,即便這樣,還是害怕天黑。“白天動著不覺得冷,到了晚上,味道的確不太好受。”楊全良說。

令楊全良感到慰藉的是,應對寒冬,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家里目前棉被有11床,大米有幾百斤,都是政府發(fā)的,前段時間提升過渡房,村上也派了人來指導。

“政府能幫的也就是這些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楊全良打算添置幾床電熱毯,“那樣,就不擔心娃娃了。”

楊全良盼著冬去春來。他說,以前,從來沒有如此在意過季節(jié)的更替。

海拔1300米的地方,已經在雪線以下。大川鎮(zhèn)快樂村,與鐘靈村只隔著一道山脊。

不到12點,楊宗和家3頭年豬已經被殺豬匠收拾妥貼。喝血湯的親友來了幾大桌,院子里的笑聲,歡暢如地名。

光是喝血湯,哪有這般高興?搬新家和殺年豬連在一起,飯菜多出一股香味。新家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新家一一災后新家園,快樂第一家,主人的樂呵,客人的盡興,想想也就盡可得知。

徑直到了楊開村。楊坎門過渡安置點,一個煙霧繚繞的“碉堡”一樣的屋子里傳來陣陣舒心的笑聲。循聲走去,十數個村民圍著火塘有說有笑?;鹛辽戏绞且黄坏?ldquo;肉林”。

4戶人家10多頭年豬被集中“曬”在這里。楊開村有制作煙熏臘肉的傳統(tǒng),如今家家戶戶都住在棚屋里,為了用火安全也為了降低成本,因陋就簡建了一個碉堡狀的“烤房”。

拿出相機準備拍下這個年味繞梁的豐收場景,人們卻哄笑著紛紛“逃”了出去。

原來,已經到了出工時間,楊開新村聚居點的房建施工仍在進行。

就是在那里,我們碰到了正在檢查房建進度的鄉(xiāng)黨委書記李云波??吹轿覀?,他愣了一下,說:“你們都是天兵天將。”意思我們突然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