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簰洲灣鎮(zhèn)廣福庵村農產品交易市場經歷了連續(xù)暴雨之后顯得有些空蕩,偌大的市場里只有幾堆南瓜代售,廣福庵村村民胡志華說,他家種了三十多畝南瓜,都被大雨浸泡。
胡志華:我自己都是種晚熟的,還沒下,就是這個樣子,都泡過水了,都沒用了,下雨了水泡的到天晴就爛掉了。
記者:當?shù)剞r民說,去年南瓜賣3毛錢一斤,今年價格掉到1毛五分錢一斤。有些農民舍不得收,結果遭遇大雨。與簰洲灣鎮(zhèn)相鄰的潘家灣鎮(zhèn),老官咀村的村民把早熟的南瓜拿到路邊來催熟銷售。
村民:早瓜剛剛收了70%起來,晚瓜沒有開始收,全部泡掉了。
記者: 簰洲灣鎮(zhèn)農機服務中心主任張聯(lián)喜介紹說,該鎮(zhèn)以種植水稻、玉米、冬瓜、南瓜為主,該鎮(zhèn)耕地8萬畝,受災面積6萬畝,絕收3萬多畝。縣里已經把對農作物生產自救的材料下發(fā)。
張聯(lián)喜:今天上午我們去看的時候,有很多老百姓都自己在催肥、拔溝,這些都在做,資料我們昨天都已經發(fā)下去了。像水稻退出來的地方,追點肥,打點藥,這方面打什么藥都有說明。
記者:對于水稻絕收的部分,等水退后要調整種植思路,“早稻做晚稻種”。蔬菜部分則建議種速生菜或包菜。張聯(lián)喜說,對于農民的損失部分的補助單位正在想辦法。
張聯(lián)喜:實行的是政策性的水稻保險,現(xiàn)在就是說我們這個狀況的話,要絕收的話,保險公司頂多賠60一畝。其他的肯定要有一點,至于有多少這個不好說。
記者:目前,簰洲灣鎮(zhèn)排澇防洪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三個大的泵站,39臺機組全部開啟。鎮(zhèn)黨委副書記何濤。
鎮(zhèn)黨委副書記(何濤):我們在搶排。
記者:排了之后農作物還能活嗎?
何濤:水稻這一塊,它其實受淹,淹個五天六天問題不是很大。
村民:分兩部分,如果時間長……
主持人:每當暴雨來臨,我們總是能夠通過廣播、手機短信等平臺收到一條條的預警消息,幫助我們來迎戰(zhàn)暴雨減輕損失,而為了準確及時的發(fā)布這些預警信息,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必須連續(xù)工作13個小時,甚至是72個小時,我們來聽錄音特寫,連續(xù)工作72小時的風雨瞭望員,由湖北臺記者李麗,通訊員陸銘、汪應瓊采寫。
記者:7月4號晚上12點,省氣象局的17樓依然燈火通明,武漢中心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黃小彥和吳濤正在討論下一個時段的暴雨區(qū)域,黃小彥。
黃小彥:對這個每一個天氣過程都在注意很仔細的分析,分析這個云圖、雷達還有地面風場的這些變化,各種小尺度的變化,來做預判,因為它范圍小,強度強,問題你是預測不是看實況,難就難在預測上面,所以這個預計的難度,我們的很多地方發(fā)的預警信號都是在我們持續(xù)的跟蹤預判整個天氣系統(tǒng)的演變過程中提前發(fā)布的。
記者:由于超強厄爾尼諾影響,一波接著一波的暴雨襲擊我省,范圍廣、強度大,給天氣預報也造成了很大困難,暴雨越大,判斷難度越大,為了盡量早一點發(fā)出預警,黃小彥和很多同事們已經連續(xù)工作了72小時,72小時期間預報員必須不間斷的觀測各種氣象數(shù)據的變化,這么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一般人都會感到疲倦,但黃小彥說。
黃小彥:值班的時候,天氣比較重的時候我們都已經忘記了疲勞,這個是全身心投入,跟整個過程差不多了,或者你該下班,或者減弱了,這個時候你才體會到疲勞,在工作的時候不敢疲勞,因為你的責任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