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yīng)急廣播 > 應(yīng)急廣播

唐山大地震后的空中生命線1

2017-04-27 23:30-23:59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唐山還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時,唐山各縣就在京津義和團的影響下,成立了“義和團”、“紅燈照”,有力地抗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著名的州起義,有力地配合了武昌起義,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唐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1922年唐山就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唐山地區(qū)組織,有組織有領(lǐng)導地開展革命斗爭。開灤五礦工人同盟大罷工,成為中國第一次工運高潮中最重要的罷工之一。玉田農(nóng)民武裝暴動,是北方農(nóng)民第一次舉起土地革命的紅旗??谷諔?zhàn)爭時期,在此舉行了著名的冀東抗日暴動。解放戰(zhàn)爭時期,偉大的唐山人民又成為支援遼沈、平津兩大戰(zhàn)役的主要后方基地,以“傾家蕩產(chǎn)”的巨大犧牲精神,全力支援了兩大故役。也正是在這樣的地方,發(fā)生了太多讓人感動的過往。

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是培養(yǎng)和鍛煉人的地方,嚴格的軍事訓練、緊張的部隊生活,可以全面提高軍人的素質(zhì)。航空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飛行實踐,為李升堂和戰(zhàn)友創(chuàng)造我國航空史上的奇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李升堂的家,在河北省冀東大地,灤河、青龍河之間,遷安縣彭店子鄉(xiāng)易家莊村。1936年,李升堂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里,祖輩都以種地為生,十分貧苦。1953年考入盧龍縣中學,全部學費每月要7元,國家補助5元助學金,自己交2元。因家庭拮據(jù),后來連2元錢母親也支付困難,李升堂只讀了兩年半,195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8年入空軍院校學習。

1955年底,國家實行第一批義務(wù)兵制度,上級號召有志青年積極參加報名,李升堂立刻報名參軍。一方面是起個帶頭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家中困難,就這樣,李升堂走上了從軍之路。

新兵連第一個任務(wù)就是長途行軍,從盧龍縣城,步行到呂黎縣火車站,是70多華里,那時的路很不好走,這對于這些年輕的學生——沒有走過遠路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從來沒有經(jīng)過的事。

能不能夠完成這項任務(wù),大家心中都沒有底,但李升堂心中不服輸,暗下決心。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走在大家前面。

指導員姓高,是山東人,40多歲的年紀。瘦高的個子,有點駝背,說起話來剛勁有力,他反復地動員,要大家樹立信心,克服困堆,這是對大家的一次考驗,不乘車,步行到昌黎。大家也反復討論,表決心,立保證,都表示堅決完成任務(wù)。

這天,新兵們早早地起床,帶上干糧,就從盧龍縣出發(fā)了。指導員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步履輕松、均勻,還真像當年老八路行軍的樣子。老實說,新兵們出了城,不久就覺得累了,走了一半的路程,就走不動了。指導員組織大家講八路軍急行軍搶在敵人前面占領(lǐng)陣地和紅軍長征的故事,又喊口號又是唱歌。在他的鼓勵下,大家團結(jié)協(xié)作,有的人腳磨破了,打了血泡,大家就互相幫忙拿東西,互相攙扶,咬緊牙關(guān)堅持,實在走不動了就休息一會兒。用了整整一天時間,終于到了昌黎縣鳳凰山下。這里距縣城已經(jīng)不遠了,再加一把力,就到車站了。到了天黑時,新兵連終于到了車站,搭上了西去運輸新兵的列車。盡管大家十分疲憊,但是從精神上和心理上有一種可以戰(zhàn)勝困難的自豪感。對于年輕學生來說,還真是一個實際的考驗,對于以后在軍事、生活、訓練中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和性格,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