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1920年,海原大地震2

2018-10-31 23:30-23:59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1920年12月29日,張廣建也曾和甘肅省議會議長王世相等人向內(nèi)務部致電求援。

甘肅省省長張廣建曾以“十萬火急”致函大總統(tǒng),請求支援,但致函的時間已是地震過后一月余——1921年1月20日。

“北洋政府可能也有貪污截留,地震發(fā)生前,正值華北五省大旱,有記載說死了50萬人。當時有個說法,要救華北五省旱災,政府賑災的款給了國際組織。1921年初,甘肅留京人員在《中國民報》上揭露這個事,寫得很好,痛罵北洋政府,大意是說,甘肅是為國家拿糧的省份,為何遇災不救,好像地圖上沒有這個地方一樣。”

1923年3月19日,甘肅籍國會議員周之輪等人還在給中央賑務處的公函中,描述震后二年余的慘狀:“敝省自震災以后,民生凋敝……竟有賣人肉包子之事……雖然各界善款亦有施衣饑凍以死者仍時有所聞。”

在這封函中,甘肅籍國會議員著重提出,賑務處1922年應撥給甘肅的賑災款“尚未及半”,希望體恤災區(qū)黎民苦楚迅速補齊,“庶不至無告之民長此失所也”。由此可見,中央在賑災問題上,截留應撥付的款項,問題頗為嚴重。

“那時救災慢得很,在北京報紙上,連震中地址都搞不清,國外只說在那一段。通訊條件很差,又受到破壞,耽擱了好多天才知道。”

海原大地震來得突然,地方官署也受創(chuàng)嚴重,加上當時交通、通訊不便,一時之間難以組織救援。“蘭州騎馬到海原就要好幾天,更何況道路都遭到破壞。縣政府大概只有靜寧等少數(shù)地方有記載救災。其他的縣府就說不清楚了。后來政府也采取‘以工代賑’疏通道路,給災民發(fā)放工錢,但都是少量的。”

固原電報局被地震摧毀,工作人員用門板等搭起臨時住所,從這里向外發(fā)出第一份震災電報。

1920年12月16日,當時居住在北京的魯迅先生在日記中記下了這樣的一筆:“夜地震約一分時止”。

寥寥八個字,記下的是當時北京感受到的地震—僅僅屬于可感級別,并沒有造成任何的破壞。而這八個字,竟然成了那次大地震在北京最早的文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