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急廣播 > 應急廣播

關于“快遞”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問題

2018-11-12 11:00-12:00 責編:母晨靜

00:00 00:00

 

記者:北京朝陽法院粗略統(tǒng)計了一下,2017年他們法院受理的涉及快遞丟失,損毀的案件就有298件,就賠償問題法院判決的依據是什么呢?

我們在填寫快遞單的時候通常默認已經與快遞公司簽訂了國內快遞服務協(xié)議,保價商品的賠償原則就是在保價的價值范圍內進行賠償,那么未保價的商品就是在快遞費的五到八倍限額內進行賠償,有些快遞公司還約定了不得超過五百元上限。

記者:于是,因為當事人做法不同,結果也不同,法官助理吳思奇說。

經法院審理查明,常先生因未保價,在七倍運費限額內賠償其損失,常先生最終獲賠154元,而石女士的朋友在郵寄快遞時花費30元進行保價,保價價值為六千元,最終石女士獲賠保價價值六千元,在這里提醒各位消費者,郵寄快遞時用戶可以根據郵寄物品的價值決定是否進行保價?一旦發(fā)生爭議,保價物品的賠償數額可為司法審判提供有力的裁判依據。

記者: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漏?張女士最近被一些貸款短信,售樓電話騷擾的不勝其煩,詐騙短信也是無孔不入,我們的個人信息到底通過什么途徑泄漏出去了呢?朝陽法院在審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時發(fā)現(xiàn),某快遞公司的收派員和倉庫管理員利用其職務便利,將大量快遞單以直接出售或拍照的方式出售給他人,共計獲利九萬多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其實看似不起眼的快遞單,上面記載了收件人,寄件人的姓名,聯(lián)系方式,地址,那么這些信息已經被不法分子瞄準,并且通過銷售大量的快遞單信息來謀取非法利益。

記者:法院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泄漏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除快遞信息外,還包括互聯(lián)網公司,酒店,外賣等等,法官提示。

在快遞行業(yè)實行實名制之后,快遞用戶對信息含金量陡然增加,這直接導致買賣快遞信息這一黑色產業(yè)逐漸壯大,作為消費者,在填寫受件地址時可盡量避免填寫較為明確的家庭地址,如有快遞代收點可填寫代收點地址,同時在丟棄快遞包裝時應將個人信息進行涂抹,以此減少個人信息的外泄,維護自身安全。

記者:法院也建議快遞企業(yè)提高對用戶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加強內部管理,監(jiān)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建立合法獲取使用保管信息機制,杜絕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泄漏個人信息的發(fā)生,同時探索快遞單創(chuàng)新保密方式。

比如還可以采用私密面單的形式,將快遞單上的姓名電話等信息進行隱匿處理,快遞公司還應當建立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定期銷毀快遞運單,從源頭上可以斬斷販賣個人信息的利益鏈條,還可以運用技術手段妥善保管用戶的信息等電子數據,保證用戶的信息安全。

記者:與快遞員派送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向誰索賠?快遞員小孔駕駛無號牌電動三輪車撞傷了李女士,交通部門認定小孔全責,李女士起訴快遞公司賠償,結果快遞公司以未與小孔簽訂勞動合同為由拒絕擔責,2015年起,隨著外賣送餐及快遞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外賣員、快遞員在派送中造成的交通事故也呈直線上升趨勢,法官分析。